(相关资料图)
这个领域,中国首超日本,全球第一!根据海关总署数据,中国2023年1-6月的汽车整车出口同比增长%,同时我国也首次超过日本而一跃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,而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万辆,同比飙升%。
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,多个品牌纷纷开拓海外市场,在9 月 4 日开幕的2023 年德国慕尼黑车展(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,IAA MOBILITY 2023)上,又有中国新能源汽车登陆欧洲,比亚迪、MG、小鹏等中国车企在展台上大放异彩,其中比亚迪一口气携旗下“海豹、宋 PLUS EV 冠军版、元 PLUS、海豚、汉、腾势 D9”等多个爆款车型新能源车亮相,表明电动化时代出现全球汽车竞争新格局——中国汽车正在全球范围内向价值链高端前进,这引来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。
这个现象意义非凡:一是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加速助力中国汽车工业继续做大;另一方面,中国虽然是汽车工业大国,体量虽然庞大,但出口却通常是以低价入门车型为主,新能源汽车让中国的汽车工业真正做到了遥遥领先,在电动化、智能化方面形成了护城河,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厂商,已经实现了关键材料、三电核心组件、智能车机生态等完整产业链的自主可控,完成了从传统的代工组装到如今掌握新能源汽车主导权,转向技术驱动和品牌建设的新阶段。
新能源汽车的异军突起,使中国车企突破了价值天花板。新能源汽车更环保低碳的出行方式、静谧的驾乘体验和动力十足的推背感,让中国首次在全球汽车工业中站稳了脚根。根据调查公司MarkLines的数据显示,2023年上半年,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25万辆,首次跻身全球汽车品牌销量前十,同时也是前十队伍中唯一的仅发售新能源汽车的厂商。
比亚迪也在借助自身的垂直产业链整合优势,飘洋过海登陆欧洲、日本等发达国家车市,积极布局海外市场。这其中欧洲作为汽车发源地,德国、法国、英国、意大利和瑞典的车市巨头林立,面对欧洲本土车企的有力竞争者,比亚迪汉、唐、元PLUS先后进入欧洲。在2023 年德国慕尼黑车展上,海豹正式启动预售并公布售价区间在万欧元,折合人民币约万元;纯电SUV车型宋 PLUS EV 冠军版首次与欧洲消费者见面,并将于不久后在欧洲上市。
欧洲作为欧系汽车品牌的后花园,以往中国新能源车企通常很难与其本土汽车品牌形成差异化优势,不过最近瑞银全球研究和 UBS Evidence Lab 合作对比亚迪海豹进行拆解发现,海豹约75%的零部件均由比亚迪自行生产,海豹的成本比特斯拉Model 3低15%,较同级别大众汽车低35%。海豹作为 e 平台 的集大成之作,搭载 CTB 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、集成热管理系统和车载电器元件的集中控制等革新性技术,整车先后被日本日经BP社和瑞银UBS拆解深度分析,表明全球汽车竞争新格局下,传统汽车工业强国已经注意到了来自中国车企的技术核心竞争力。
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勇气,恰恰来自于中国汽车企业掌握着电动车核心技术。能源危机、气候变化和减碳的背景下,汽车的电动化和智能化浪潮仍然在加速,各大汽车巨头纷纷推进新能源战略转型,给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出口带来机遇。坚持长期主义、高质量发展,同时深入实施海外本地化战略,构建海外全产业链,可以使新能源汽车的全球化品牌战略走的更远。
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在2023慕尼黑车展媒体沟通会上表示,比亚迪考虑在欧洲建立其首个整车工厂以实现生产本地化,预计在今年年底前完成选址工作。在过去的一年里,比亚迪已经在英国、德国、法国、意大利、西班牙等15个欧洲国家内建立了超过140家门店。合作的经销商包括荷兰的Louwman集团、挪威的RSA、瑞典的Hedin集团等。今年年底,比亚迪在欧洲的经销商数量将达到200家。
无独有偶,除了比亚迪,媒体报道上汽集团、奇瑞等也将在欧洲建立工厂。在开拓海外市场的同时,来自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厂商也将为欧洲车企提供“创新驱动力”,在这当中,掌握新能源技术就是核心竞争力所在。
关键词: